■“首席制度官”生涯
作為公司首任“首席制度官”,有幸見證其建起一套超級簡單、卻超級有效的連鎖加盟制度體系,成為覆蓋范圍最廣的民營快遞網絡。
試想,數千家分公司、數萬員工,每天運作數佰萬件的快件,卻從不需老板去抓什么執行,這是怎么做到的呢?很簡單:靠內生、精巧的制度。
規則1:誰來加盟?
主要是那些在申通工作過一段時間的內部人員。
這些人,從員工變成老板,用不著你浪費時間教他們怎樣開店、怎樣運營、怎樣操作。
工作兩年看也看會了。不會?不會就別當老板。
總部不費那個精力,去輸出教練、輸出管理。
規則2:如何加盟?
給你劃出一塊地盤,兩個員工、三箱運單就能開業。把運單貼在快件上,一個快件一張單。
有單就能進入總部的物流網絡、信息系統;沒單就不給你流轉快件、查詢蹤跡。
加盟費、保證金、品牌管理費,統統不需要。你只要定期從總部購買運單就行了。
一張運單一元錢。刨去印刷成本,剩下的就是總部收入?偛坎毁M那個心思,和你核算成本、結算費用。
規則3:總部有沒有廣告營銷支持?
對不起,沒有。
因為你比總部更了解當地情況,而且申通瞄準的是大眾市場,價格遠比品牌來得實在。
當滿眼都是申通的LOGO,大街小巷都是申通的快遞員在穿梭,不打廣告也有廣告,不做品牌也有品牌。
總部不費那個腦筋,去折騰什么營銷策劃。
總而言之,摒棄一切可能的無效管理,放棄一切費事的管理嘗試。管不了、管不好,就不去管,給加盟商留下自行管理的自由空間。
而總部老板每天的事情,就是做他自己最喜歡的事:玩車。
規則4:如何結算?
快遞業務不外乎收件、中轉、分撥、派送這四個主要流程。
甲地收件,收件的同時收錢。按照傳統觀點,乙地派件,付出勞動,也應當得到補償,甲方要付派送費給乙方。所以,包括中國郵政在內的許多快遞公司,都有一個龐大的中央結算中心和成佰上千家地方結算中心。
但在申通快遞,對不起,派送是無償的。因為同樣會發生乙地收件、甲地派件,那就派送費互免。
甲乙雙方規模不同,這樣做會不會有失公平?對,就是不公平!為什么要公平?誰讓你不多收件。吃虧的一方要想改變這種局面,只能靠自己瘋狂開拓本地市場,擴大本地收件業務,才能讓對方多派件,才能占對方的“便宜”。這便是加盟商的“自激勵機制”。
正是在這種機制下,申通業務量呈幾何級數增長,居民營快遞企業之首。
而且互免還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巨大好處:用不著財務結算,也就沒有財務漏洞可言。什么內部核算、信用管理、風險控制、資金調度、審計監察等等,統統不需要。
規則5:如何監管?
加盟申通快遞,就是給你一小塊地盤,由你占山為王,耕耘開發,壟斷一方市場、獨享一份收益。
是不是在自己的地盤上就可釉仁意妄為了,甚至超越總部底線,危害體系發展?
也不是,因為有許多的申通內部人士,瞪著狼一樣的眼睛,等著你出錯,等著你出局,等著接手你的地盤,等著當新的老板。這些潛在進入者,就相當于現實的競爭者,就是懸在頭上的那把劍,提醒你別太過分,這便是加盟商的自約束機制。規則6:如何抓服務質量?
至于質量控制和服務管理,說起來很簡單。
快件安全,你抓不抓?不抓,好,累犯累罰。當月丟第一件,總部罰你一千元,賠給客戶;丟第二件,總部罰兩千元,還賺了一千元;依此類推。
你不抓,丟的越多,罰的更多,正好給總部的監管人員發獎金(他們只是盯著獎金,卻自覺不自覺地在給客戶維護權益),你自己看著辦吧。
客戶投訴,你解不解決?不解決,好,總部來幫你擦屁股,但費用就會加倍。原來兩千元能解決,現在要給總部四千(多出來的錢,正好給總部的客服人員發獎金),仍然是那句話,你自己看著辦吧。
正是在這種機制下,申通業務量居民營快遞之首,而客戶申訴率卻遠低于行業水平。
以上自激勵、自約束的制度設計,需要所謂的執行力嗎?這些制度,連同中轉的自協同制度,共同構成了申通快遞公司的自組織、自管理體系。
■用“制度設計”代替“執行力”
恰恰是“執行力”的誤導,反而讓申通快遞的管理工作走了一段彎路。
申通的“快件分撥中心”,防火工作是重中之重,是以公司頒布“嚴禁吸煙”的禁令:違者罰款200元,獎勵給舉報者。但禁令沒起作用,總有一些癮君子在操作場地抽煙,卻沒有舉報者挺身而出,最終釀成踴起火災。
事后,在一位資深“執行力專家”的建議下,公司建立巡查制度,加大懲戒力度,管理成本大幅增加,可效果并不理想。由于快件分撥是在夜間進行,管理層夜夜巡查、白天無精打采,日常管理全被攪亂了。
問題到底出在哪兒?通過走訪調研了解到:帶頭違規抽煙的,是一些班組長。
員工不愿意出面舉報,是擔心縣官不如現管,被現管領導記恨,在未來工作中遭到報復。由此形成“上級管不到、同級不好管、下級管不了”的局面。上行自然下效,抽煙屢禁不止。
顯然,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于獎懲力度,如果不對舉報者和被舉報者的“博弈地位”進行調整,或者設置一種地位轉換機制,單靠提高舉報獎金是無濟于事的。重賞之下,未必有勇夫。
根據這一分析結果,申通公司很快出臺一項新規定:員工對班組長違規抽煙舉報屬實者,經濟上予以重獎,職務上取而代之,成為新的班組長。
規定出臺至今,并無班組長被取代,但操作場地違規抽煙的現象再也沒有了。
■科學管理,從制度設計開始
在“執行力”理論紅極一時的今天,我們不禁要問:制度和執行,到底孰在前,孰在后?
沒有科學合理的制度,哪來科學合理的執行?
執行是以制度濕前提的,比執行更重要的是其緣起—制度,比制度更重要的是其源頭—事物發展的自身機理。
一套經過科學化設計、符合客觀實際、順應民心民意的良好制度,可釉讓執行事半功倍,甚至會得到自動執行;反之,一套僅憑拍腦門、脫離客觀實際、違背當事人意愿的庸劣制度,即使執行力再強悍,推行起來也會磕磕絆絆,甚至走向反面。
著名法國哲學家孟德斯鳩曾舉過一個絕繆的例子:
在古代中國,搶劫又殺人的處凌遲,坡見搶劫則只處徒刑,由于有這個區別,在中國,搶劫的不常殺人;但在古代俄國,搶劫和殺人的懲罰都是死刑,搶劫者經常殺人,因為只有死人才不會指控一個人犯搶劫罪。
所以,不合理的制度,越是嚴格執行,越是與其美好的主觀愿望南轅北轍。
有“執行力專家”在那兒閉著眼睛、信口開河,說什么“制度好定,但執行起來太難”,其實是一種經不起推敲的想當然。
制度真的那么好定嗎?為什么好定的制度反而執行不下去?因襲相乘、照搬照抄能夠制定出好的管理制度嗎?閉門造車、主觀臆想能夠制定出好的管理制度嗎?
科學管理,不防從科學的管理制度設計開始。
上個產品:
企業文化的儀容-客戶服務
下個產品:
基于業務流程再造組織結構